性教育,教什麼?!(下)
如果知識是一種「言教」,別忘了還有「身教」與潛移默化的力量,往往更深具影響力。身教,又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如果知識是一種「言教」,別忘了還有「身教」與潛移默化的力量,往往更深具影響力。身教,又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做為一個心理師與性諮商師,有著自己對於性教育的理解與想法,覺得性教育好重要;然而,也好奇到底其他人怎麼想,對於性教育的認知理解與期待是什麼?這個部分或也影響著一般人對於性教育的接受度,覺得是否重要,以及決定是否要進行和如何進行。
每年過年,你都是怎麼度過的呢?你來自大家族或是小家庭?長長的年假你會是一家人、一群人、還是一個人輕鬆過節呢?
「人說人生說短也是長 誰來誰去都是靠緣分
若是互相信任和理解 再是陌生也會變熟識
心頭一旦有人留在那 路途再暗再遠也不孤單」-同款/電影《本日公休》主題曲。
2023年台劇《有生之年》以核心圍繞「家庭」演繹出一段尋常到幾乎平凡的家庭故事,打動人心的就像是你我的家庭經驗般,讓不少人在看劇時因「情節貼近生活」而產生共鳴,彷彿我也是這樣長大的,彷彿我家也有個浪蕩的大哥,優秀的二弟,吵吵鬧鬧的父母,跟無聊透頂的鬥嘴日常。
《人選之人-造浪者》拿下第58屆金鐘獎迷你劇集獎,2023年很特別的一齣戲劇,少見的以政治職人劇的素材包裝,實際上呈現的不只是一場很「台」的選戰幕後,屬於幕僚的職人生活,更用這樣的素材包裹著台灣正在經歷的某個現狀:關於性/性別的討論與故事。
「其實我會生媽媽的氣,但我覺得我很不應該」
「我應該要好好跟她說話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無法忍耐。如果我很不耐煩,吵架完我都很有罪惡感」
「他一生氣我就道歉了,因為我覺得我不應該惹他生氣,但是我其實也覺得內心好像不需要道歉,滿矛盾的,但我還是會先道歉」
「即使這不是你的生活,你也肯定看過這樣的一群人」這是朋友推薦我看山道猴子的影片時跟我說的話,「猴子」、「改車」、「跑山」這些符號與標籤,會讓你想到什麼呢?這些標籤與刻板印象很快的讓人有了畫面感與聯想,隨即,隨著網路上的爆紅,各式各樣的討論出現了,這部短短又低成本的影片,成了投射的好媒材,不同的人在其中會看到不同的東西,而我,內心掀起的感受非常複雜。
30歲以後,由外而內的,感受到歲月不饒人,髮量不如從前豐沛開始冒出白髮,眼角出現更多的皺紋,吃吃到飽的慾望每年遞減,能熬夜的日子變少了,伴隨著社會氛圍的標準逼近,開始感受到是否要婚嫁的焦慮、生涯的選擇、對女性來說,更有著生理時鐘對生育年齡的限制,醫美體驗、保健食品開始出現在朋友聚會的討論主題上,所有的社會周邊訊息都在提醒著:青春不在,而我們開始由外而內的做任何努力,保持青春,讓自己看起來永遠25歲。
春天時節,隨著天氣陰晴不定,忽冷忽熱,身體的感覺可能也會隨著有些波動,感覺疲憊或是特別想睡覺,慵懶的感覺正適合來談談睡眠,你有注意過自己睡得好嗎?你會花多久時間躺下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