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教什麼?(上)

2024-05-01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江欣怡心理師/性諮商師

談起性教育,大家想到的是什麼?認為性教育在教什麼?

做為一個心理師與性諮商師,有著自己對於性教育的理解與想法,覺得性教育好重要;然而,也好奇到底其他人怎麼想,對於性教育的認知理解與期待是什麼?這個部分或也影響著一般人對於性教育的接受度,覺得是否重要,以及決定是否要進行和如何進行。

嘗試在臉書詢問了一般人對於性教育的理解與期待,大部分共同都會有的答案就是--教生理構造與衛教,但同時也覺得過去教得太淺或是講得不太清楚。而在我自身的經驗中,學生時期學習的科目與課程中,唯一接近的,大抵就是健康教育中教授男性與女性青春期生理變化的課程了,但其實這段記憶十分的薄弱到幾近於零,這也是我學生階段對於性教育所有的印象與認識,往後的學習多是靠自己摸索,這大抵也就是許多和我年紀相仿的人,對於性教育在過去共同且或許也是唯一正規的學習經驗與認識。

然而,隨著性教育逐漸的普及與被重視,談到性教育,開始有人會說包含了性別與性取向的認識、安全性行為、性騷擾防治、身體界線,有人則期待性教育可以教會孩子尊重與保護自己、尊重別人…。如果去查維基百科,其中也提及所謂的性教育,也被稱為「『全性』(sexuality)教育」,意指其涵蓋了性的各個層面,從關於計劃生育和性生殖(從受精到分娩)的資訊,到人的各種性表象,例如身體形象、性取向、性愉悅、性價值觀、性抉擇、溝通、約會、情感關係、性感染疾病及其預防方法,以及避孕方法等。

所以,性教育,就是教這些嗎?

答案,是,但也不僅僅是如此而已。知識的傳遞,只能說是性教育的其中一個層次,我認為性教育,大致可分為幾個層次來看:

一、 提供知識作為認識與愛護自我的基石

二、 建構尊重自己、愛自己與保護自我的能力

三、 成人所傳遞性態度與價值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往往深具影響力

提供知識成為認識與愛護自我的基石

  針對適合的年齡與發展階段,提供所需具備的知識,是認識、照顧與愛護自己的基礎,避免因錯誤的資訊而造成傷害。如兒童階段會開始認識自己的生殖器官,如何認識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進而學習如何清洗生殖器官,避免造成汙垢堆積及發炎感染;青少年會開始了解青春期身體即將面臨的變化,暸解如何因應身體變化與照顧自己。

 缺乏知識,不僅可能造成生理上的傷害,更多時候也造成了心理上的傷害—由於不了解與缺乏正確知識而感到焦慮、惶恐不安、無助,甚至產生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有問題而感到自卑自責,而這些狀態有可能發生在兒童、青少年,甚至成人與伴侶之間。

  因此,知識就是力量,在性上也是如此。做為孩子親愛的家人師長,我們都想保護孩子少受傷害,但卻也深知保護他們的方式,無法總是擋在他們的前頭,而是提供他所需要的知識,讓他學會並擁有可以保護自己的力量的基石。

建構尊重自己、愛自己與保護自我的能力

  除了幫助孩子擁有知識,並可以進一步將我們擔心害怕的部分轉而協助孩子所需要擁有的能力,類似於俗話常說的「給孩子魚吃,不如教他如何補魚」,因為我們無法總是擋在孩子前頭或時刻保護著孩子,那麼不如協助他們長出自我判斷與自我照顧與保護的能力。知識與能力的差別在於,知識可以提供基礎的判斷,然而能力的擁有往往需要經過實際討論與練習來加以熟練。

  以面對性邀約的例子來說,首先我們必須先知道自己的感受,是好還是不好?是否有擔心害怕猶豫?是否準備好?如果在此刻我對發生性行為仍有擔心、害怕與猶豫,儘管對方感覺可能與我不同,但我知道這就是我的感覺,而我可以允許也尊重自己此刻的感覺,不需要因此否定委屈或犧牲自己的感覺,這是界線發展的基礎。

  因此我們必須有辨識、知道自我感覺的能力,要擁有這個能力,意謂著在我們的成長過程,有人可以協助我們澄清面對愛與性所引發各種困惑複雜的感受,能經驗到各重感覺都能被允許與被尊重,而不是被否定,或則由別人來告訴我該有什麼感覺。

  在清楚自己的感覺後,還必須擁有表達自己感覺、拒絕等人際表達與互動因應的能力。「我知道要拒絕」與「我知道怎麼拒絕」,兩者之間常存在著落差,由於實際人際情境的複雜,實際的討論與練習,會更有助於能力的發展與建構。

  儘管如此,都還是有可能遇到在自己無法處理與因應的狀況,此時關係與連結的保持,就將會是最後的防護網與療癒的力量來源。而這往往常是性教育過程中,較易被忽略,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也就是性教育的第三個層次,因此我也將多花一些篇幅說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