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人生病了,我該怎麼做?」-憂鬱者的家屬陪伴

2023-07-13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群

2023年7月5日,陪伴許多人成長的coco李玟,離開了這個世界,許多人感到震驚錯愕,那麼陽光明媚的一個人,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免感到悲傷失落,痛心一個生命的逝去,感慨於是什麼樣的重擔,使一個人無法繼續,社群媒體上引發了許多對憂鬱與自殺的關注討論,大家都有被嚇到、感慨、悲傷、錯愕的情緒,然而也因為這起事件引起的討論度很高,也讓許多人連想到自己,想起那些比較低潮、難受、厭世的時候,擔心自己成為憂鬱症的隱藏患者;也有許多有憂鬱經驗的病友,回憶起與憂鬱對抗、共處的經驗,並且以自自己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面對憂鬱,真的是一個很不容易的歷程,憂鬱對個人的影響,往往不僅僅是衝擊著生病的人,也衝擊著一個家庭,「我該怎麼幫忙他?」、「我還可以為他做什麼?」、「他會好嗎?我該怎麼關心他?」時常是憂鬱患者的家屬,內心浮上的想法與焦慮,一部份的自己好想為他做什麼,看著家人或是摯友的難受,有時候真希望可以減輕他的痛苦;一部份的自己也飽受煎熬,內疚、自責、無助也時常衝上心頭,面對家人的憂鬱,自己也常常會因為使不上力,而覺得痛苦難當。

其實,面對任何一種疾病,都可能會耗費很大的身心能量,能夠在這麼辛苦的過程裡,有「續航力」的面對挑戰就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是馬上做就會馬上有效果,馬上做就會改變現實困境的妙靈丹,往往是需要很多的時間與耐心,慢慢的度過這個難熬的歷程。

面對憂鬱來襲,也許我們可以試著這麼思考跟這麼做,不僅是幫助心愛的家人摯友面對他生命中的難關,我們也在這樣的互動中,持續保持自己的「續航力」,而使得自己能成為與憂鬱作戰的連線小幫手,在這個歷程中多一雙手,守護著所愛的人。

1.不過度耗竭自己

在陪伴憂鬱症病人時,可能會需要滿多的傾聽/關注,或是要留意安全問題,這時候很容易會把所有的關注跟精力,都放在患者身上,反而會疏忽自己的感受與需要,當已經這麼努力的時候,疲憊跟挫敗感也會找上門來,反而很難長時間繼續維持住這樣的努力,適度的放鬆跟保留給自己休息的時間,對照顧者來說是很重要的提醒,需要換班與調整呼吸,讓自己也回到有能量照顧自身的狀態,往往才能持之以恆地扮演很好的滋養者。

2.適度的關心陪伴,但尊重與空間同樣重要

有些時候因為投入關心,會忍不住用自己最擅長,或是最為對方著想的方式互動,然而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沒有改變」可能是這個歷程裡面最挫敗的,因為很多時候心裏覺得著急,希望馬上可以變好,反而會成為一個更沉重的壓力,因此,除了溫暖的關懷之外,問問對方想要的陪伴是什麼也許也是一個比較雙向減壓的方式,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能允許慢慢來,允許暫時沒有變好,也是很有效減輕壓力的方式。

3.不評價的陪伴

華人文化下,家庭的關係是很緊密的,我們可能也很容易在這個陪伴的歷程中,會忍不住想要勸導、教育、說出更正向的語言,來幫助身陷憂鬱的家人可以有一些正面的思考或是情緒,但這往往是把憂鬱患者推向更孤獨的狀態,因為很多憂鬱感受沒有辦法被傾聽,也沒有辦法被抒發,能夠保持不評價的態度,穩定的成為傾聽者,時常是我們能為彼此做得最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