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青春孤島-從鏡之孤城看拒學與校園議題

2024-01-25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群

關於青春的想像,你想到的是青澀的戀愛、充滿陽光的校園色彩、朝氣十足的積極準備未來,彷彿一切都充滿生機,活耀十足;還是不安焦慮、充滿不確定感、孤單寂寞、格格不入力不從心、彷彿每一天都進入未知的叢林,不知道要捱多久才能離開這個地方?

每個人的青春故事,都可能有不同版本的體驗,「鏡之孤城」講述在學校飽受欺負而排斥求學的少女安西心,透過鏡子穿越至另一個奇幻世界,在那裡與遇見的其他也是無法上學的孩子,七個人結成了夥伴,在不上學的日子裡可以在這個異世界打發時間,彼此成為朋友對映著現實世界沒有朋友的自己,都有了不再孤單而產生了的力量,在這個世界裡,最先找到鑰匙的人可以許一個心願,隨著劇情,觀眾可以漸漸看到女主角經歷的校園生活到底發生了什麼,其他的幾個人又各自因著什麼難言之隱的傷而來到這裡,然而在故事的最末,才會揭曉每個孩子能夠安然長大的關鍵原因-未來會來,而且有人會在未來等你,你從來不是一個孤獨的人。

原作是日本作家辻村深月所著的小說,拿下日本第15屆書店大獎,是一封寫給拒學孩子的情書,創造了一個奇幻的城堡,收納那些家長、老師不明白的苦與孤寂,並且給了這些孩子深深的共鳴與安慰,能夠對未來有所盼望,能夠在不勉強自己的情況下成長與進步,即使受傷了、即使有著無法與人分擔的秘密,你還是可以珍惜可貴的自己,帶領自己活下來,走到未來。

什麼是拒學呢?依統計結果,台灣35%的學校出現拒學學生,許多孩子徘徊在校園之外,因著各式各樣的原因難以走入校園,稱之為「拒學」,拒學的孩子在面臨上學壓力時所表現的症狀可能有:

(一)心身症狀:拒學的孩子可能會呈現明顯的身體症狀,如:肌肉緊張、呼吸不順、臉色蒼白、頭痛、胃痛等,然而這些症狀並無身體上的病因。專家指出這種心身症狀在每日要上學前最為常見,少數在上課中發生,所以會請假不上學,或是上課中途堅持要回家。

(二)抗拒行為:拒學的孩子常會有在口語上反抗上學、發牢騷或哭訴、發脾氣等現象。這類孩子拒學上學,但通常乖乖待在家裡,極少伴隨有反社會行為。

(三)心理症狀:拒學症孩子會有不良適應性的恐懼及過度焦慮。有的孩子害怕與父母分離;有的孩子對於學校中某些特定事物有嚴重的恐懼,如:被同學欺侮、老師的責備、考試等。

陪伴拒學的孩子,家長與校園的合作是非常關鍵且重要的,在故事中有一位輔導拒學兒少的喜多嶋老師,持續地在每個人的現實世界中支撐著大家,安西心也有著關心著自己、不帶評價的母親,一直到故事的尾聲,焦點都不只是在主角如何努力的重回校園,而是帶著自己的困境,努力不懈的與自己的困境奮戰,能夠相信未來,能夠帶著自己走向未來。

在每一個拒學孩子的心中,都渴望有這樣的一個神祕之鏡,收容自己孤寂又渴望被理解的心願,彷彿孤城般的抗拒,其實是不斷累積的挫折與戰鬥,陪伴這樣的孩子,走過那些不容易的日子,是每一天都看見努力的一小部分,是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更多面對的勇氣與力量,逐漸走出屬於他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