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看父子之間的難言之隱

2023-08-17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群

2022年的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在今年八月上了串流平台,攻佔台灣、香港、新加坡和越南Netflix電影排行榜冠軍,從同志題材與冥婚談起,主角吳明翰是一個一開鏡就能從他的動作、思考、言行舉止都刻意描寫的「直男」角色,因為台灣習俗誤撿紅包,進而冥婚了一位男同志的鬼魂開始的冒險故事,包裝了LGBT、喜劇、懸疑、愛情、動作等等元素,讓這部電影在奇幻的設定下展開。

隨著故事線的發展,這一人一鬼之間從互看不順眼,難以理解彼此,到能夠互相了解與合作而破案解願,觀眾看到毛毛(鬼搭檔)生前死後的經歷,為了使他能夠順利放下遺願,了卻此世的牽掛投胎,主角吳明翰也一步一步地從鐵鐵的直男,轉移視角看到毛毛的遺憾與心願,那份溫馨與感動,觸動了很多人的心。

但最令人動容的,可能還是在毛爸與毛毛之間的親情梗,也是使得許多同志朋友會感到揪心的一幕,因為這樣的父子情節,愛在心裡口難開,是很多人內心共同的感受,借毛爸與毛毛的故事,我們來談談父子之間的難言之隱吧。

華人傳統的社會文化下,作為男性,出生起可能就受到各式各樣的鼓勵,成為陽剛氣質的形象,比起談「愛」的感覺與柔軟的需求,更被期待是穩重、勇敢、堅強的,這樣的男性在成長過程中所見到的父親,往往也是少言、努力工作、相對有距離的權威角色,主要照顧者往往會是母親來擔任,成長階段中的孩子能夠跟父親相處的時間,很多時候也遠低於與母親相處的時間,甚至可以看到很多人想到爸爸最常說的話,居然是「問你媽媽」作為回應,遣移默化中,這樣的角色產生了固有的框架腳本,父親總是負責賺錢養家、父親總是沉默寡言,難以親近是許多人談起父親時心裡湧上的感受,這樣的互動關係時常也使得同是男性的兒子陷入「父與子」的僵局,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同,學習父親用同樣的方式成為自己的同時;內心可能也感受到不安焦慮,渴望得到愛與肯定,希望爸爸也可以給予溫柔回應的渴求,卻無法表達給父親知道。

然而,同樣的困境也發生在父親身上,對於孩子的愛與肯定,在相對疏離的關係、父親陽剛權威的形象下,也很難溫柔地說出口,往往父與子相對無言,讓關係中的溫暖與愛的流動,相互錯過。

故事中的毛毛,並沒有特別描述在性向上是否曾與父親有過衝突,只有以一場家庭吃飯的戲看到父親對婚事不贊同所造成的誤解,傷了毛毛的心,但是最後能以魂魄的方式,聽到父親親口說的愛與心疼,保護與遺憾,對毛毛來說,是生前最大的遺憾與心願,原來父子之間的愛惜與情深,能夠說出口是這麼的困難,卻也這麼地被渴望著。

父子之間共同面對的,是一個社群對男性所期待的模樣,卻也有機會在這樣的故事中,得以反思,說不出口的愛,其實深深被渴望著,如果我們能夠想像一個不一樣的父親,讓男性也有機會從被僵化的父親的角色裡解脫出來,能夠說愛,也能夠溫柔以待,不需要那麼多的剛強與堅毅,而是有機會完整的表達感情與感受,那麼每一個兒子,將有不同的典範,造就也許更溫柔、更暢所欲言、更舒適的父子關係,有一天成為父親的時候,也能在一代一代之間,流動出不一樣的可能性,父子間的難言之隱,終將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