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看童年傷痕與療癒

2023-09-07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群

「以家人之名」講述的主要故事是來自不同原生家庭、內心遭遇傷痛的三個孩子,在兩位爸爸的撫養下組成了非血緣關係的「五口家庭」,多元成家的概念,讓家的意義從血緣上的羈絆轉移到互相心理珍重扶持的實體關係上,無血緣的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成為家人,雖有不可免的愛情與青春萌動的劇情線,但感人深處的是逐漸治癒了彼此內心傷口的歷程,讓一家人的相愛有力量成就更好的自己。

這樣的一個故事,不只是主角群以愛與家為交織,也給了每個配角角色關於家的描寫,隨著故事發展,你一定可以在不同的角色身上彷彿也看到自己的故事,望子成龍的、權威高壓的、愛在心裡口難開的、慈愛溫柔的各種典型的亞洲父母風格,回應的是親子關係的各種樣態與互動,不同的角色與家庭間,也有不同的發展與要面對的課題。

你是屬於用童年治癒一生,還是用一生治癒童年的人呢?這樣的提問在三個主角之間,有強烈的對比,對比出兩位根本不姓李的哥哥,女主角李尖尖從小雖然有失去母親的遺憾,卻在父親充分的愛下成長,這份愛的力量讓她總是能一笑(或是吃或是睡)解千愁的樂觀,能夠付出愛感染無血緣的哥哥們,當她成為這個家的小公主的同時,也能夠把受傷的哥哥們一次一次從心靈的邊緣裡拯救回來,我們似乎看到一個人在愛中成長,可以相信人、相信愛、療癒的力量;然而各有悲哀的哥哥們凌霄與賀子秋,卻在整個成長階段,都背負著心裡的祕密與悲傷,讓觀眾一面心疼的同時,一面感受到童年如何成長的經驗,對一個人發展的影響力有多大。

事實上,對一個個體而言,成長階段的暴力與創傷影響深遠,因為幼年的我們依賴的是主要照顧者-通常是父母的養育保護,才能夠得到安全與生存的條件,先天的傾向讓我們會對這樣的照顧者有無條件的動能發展出依附關係,這是攸關生死的生物本能,若被照顧者丟棄或是虐待,這個個體仍會努力地維持與照顧者的關係,使得自己有可能在威脅的環境中有機會生存下來,受到暴力或是不當對待的孩子,很可能會記住所有大腦可以記住的線索來躲避危險,包含氣味、氛圍、時間、衣服、甚至有些孩子會發展出聽得出來父母的腳步聲,回家開門的聲音等等,都是在幫助個體在最大化的得到生存下來的條件,伴隨著成長,個體的神經迴路跟大腦深深地記住了那些威脅的「危險」:不論是被拋棄、身體虐待、精神壓力、或是疏忽與漠不關心。

然而,慶幸的是,這些留在身心上的受傷痕跡,雖然對一個人的發展影響甚鉅,但在個體足夠的覺察下,是有機會透過一次一次的接納、理解、重新回到安全,而發展出能與之共存,甚至是療癒的機會,有時候是因為成長的自我可以回頭來滋養過去的自己,而能重新與自己的內在連結;有時候是因為新的關係牽起了斷裂的發展,能夠再次發展信任關係的能力。

故事的尾聲,給了這一家人幸福的一幀全家福,在互相守護的生命中,彼此珍重愛護使得家的定義可以被重新書寫,帶給我們更多希望與溫柔,對待生命中在乎與珍惜的人,也讓我們能夠相信,不管過往曾受過什麼樣的傷,都有溫柔痊癒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