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關係

關於關係,我們以為一段親密的、夠好的關係就是知曉對方所有事情,了解對方在想什麼,猜中對方的喜好、選擇,讓對方驚喜地喊「你怎麼知道我想要這個!」這樣的互動為我們帶來巨大的滿足感、安心感,我們可能會認定這就是親密關係該有的模樣。

「我沒有想到我都已經快60歲了,還會有一天看到她在摸自己下面......她明明就只是一個心智年齡不到5歲的孩子。」 「老師,你知道就......我看不到,也跟家人一起住,一點隱私都沒有......每當我想要自己摸看看的時候,就會被我爸媽看到,小時候還被打手......罵我這樣很糟糕」「我生下來就沒有雙手,以前國中的時候同學在討論什麼打手槍啦、談戀愛啦......我連手都沒有,是要講什麼?」
大齡女子唱著:「女人啊,我們都曾經期待,能嫁個好丈夫,愛得一榻糊涂,也不要一個人做主,想像未來可以手牽著手的路,相信缘份的人,好像就不會那麼辛苦,親愛的我們誰不曾盼望,有一份好歸宿。」

玫瑰少年葉永鋕的悲劇,催生了2004年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後,台灣公私立各級學校的孩子受到性別平等教育法的保護,開始了能夠推動、實踐一系列的教育方針,落實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平等的目標,我們開始可以在孩子的課綱裡看見,關於性別平等的融入課程,終於我們的孩子,有機會從學校的教育課程中,補上失落的那一塊,而這塊卻恰恰好是關於人,我們都經驗到,卻沒有人教的部分-性與性別;情感與認同。

在愛情中,我們可能都追求自由、放鬆、又安心的感覺,然而在維持親密關係的時候,我們也時常會感覺到似乎沒有一個SOP的標準手冊,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自己的關係品質,當感受出現波動時,也時常會覺得不知道該如何理解與評估關係是否出了狀況,需要哪些調整,無助的我們可能會尋求好友或是身邊的人的建議,也可能會上網找一些文章與資源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該做什麼,然而資訊量爆炸的現代社會,有時候越多的資源,卻越覺得迷惘,到底是自己少做了什麼,還是多做了什麼,讓自己的關係好像總是缺了一味,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他把我甩掉了,我的心好痛,我沒有辦法睡覺,到哪裡都想到他我就一直哭,怎麼辦?.....」一個在關係中受苦的靈魂,希望能夠忘卻一切,卻在試了又試後挫敗地回到原點,最後只能獨自囚禁在悲傷的影子中,用淚水摀著傷口盼望遙不可及的曙光。

參加婚禮時,總會感到幸福的泡泡,像是充滿了整個會場,也讓與會的人跟新人一起浸泡在愛情的浪漫之中,然而對親密關係體會深刻的人,會明白也許這才是相愛考驗的開始。